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水資源生態環境壓力加大。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對全國多省市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和委托各省市自查發現,當前我國農業水生態系統面臨嚴峻形勢,農村水生態安全亮起紅燈。
水生態安全系民生之重。黨中央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水安全是涉及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全黨要大力增強水憂患意識、水危機意識,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要重點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江河湖海水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由此,中央下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國務院頒布實施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國人大常委會把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作為今年監督工作的一個重點,張德江委員長對此專門作出重要批示。
人大監督,為建設美麗中國夢助力
2015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成立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5月至6月,由陳昌智、沈躍躍和艾力更·依明巴海三位副委員長帶隊,全國人大環資委組成人員和全國人大代表共32人組成5個檢查組分赴6省(區)進行執法檢查。同時,還委托其他25個省(區、市)人大常委會對本行政區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此舉旨在大力推進水污染防治法的落實,以實現依法治水,完善水污染防治法,發揮人大的監督作用,為建設“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美麗中國夢助力。
安徽、山東、湖南、黑龍江四省和內蒙古、廣西兩個自治區,以及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托自查的省(區、市)認為:我國農業資源環境遭受著外源性污染和內源性污染的雙重壓力,已成為制約農業健康發展的瓶頸。
我國農業面源污染量大面廣,復雜多樣
農業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積物、農藥、廢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對水層、湖泊、河岸、濱岸、大氣等生態系統的污染。
當前,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我國化學需氧量最大排放源,約占排放總量的48%;氨氮排放量僅次于生活源,約占排放總量的31.7%。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說,“我國農業面源污染形式、總體特征表現為量大面廣,復雜多樣,各個地區污染特征也不盡相同。”他認為大致有施肥不均現象、農藥用量偏大和利用率偏低、畜禽養殖污染物治理滯后、農田地膜殘留回收手段落后、秸稈循環利用能力提升不足以及水產養殖對水環境產生影響等六個方面。
農業部水污染防治相關資料顯示農業面源污染大致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施肥現象。2013年,全國農業化肥施用量為5912萬噸,占世界用量的35%,主要糧食作物氮肥當季利用率為33%,仍處于較低水平。全國農藥使用量近年來穩定在32萬噸左右,占世界農藥總用量的七分之一,但農藥利用率僅為35%。二是農田地膜。我國地膜使用總量和作物覆蓋面積高居世界第一,而回收率不足60%。三是畜禽養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養殖廢棄物處理配套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我國水產品養殖產量已占總產量的73.6%,養殖過程中直接投喂冰鮮小雜魚、不規范使用藥物,以及養殖殘餌問題,對水環境造成一定污染。四是農村水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缺乏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和水平低,大多數生活污水和垃圾隨意排放傾倒。其中,畜禽養殖業污染物(COD)排放量已成為我國農業污染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是造成水體富氧化和部分地區水環境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有關專家認為,“農業面源污染的時空范圍廣,其成分、過程比較復雜。多年來,非科學的農業經管理念和落后的生產方式是造成農業環境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如劇毒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等。據統計,農業面源污染占河流和湖泊富營養問題的60%—80%。”
農業部探索農村水污染防治路徑
近年來,農業部就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做了許多防治和探索工作。張桃林介紹,一是提升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能力。建立了全國農業面源污染國控監測網,目前已在全國建立了分布于30個省份的由273個種植業源產排污系數監測點、2100個監測小區和2萬多個典型田塊組成的農業氮磷源國控監測網絡,定期開展典型調查與定位監測,初步掌握了農業面源污染狀況及動態變化,提升了農業面源污染動態變化監控和預警水平。
湖南省長沙縣科技局以綠狐尾藻生態濕地為關鍵技術的養殖廢水治理模式,已取得成熟經驗。有關農業專家認為,如果這個用生態治理生態的項目得到推廣,將破解多年困擾農村發展的污染難題。
二是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廢棄物綜合利用。2012年,農業部會同環境保護部印發了《全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規劃了一批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重大工程;目前已創建了3600多個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2014年,啟動實施了規模化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建設等。
三是農業部在施肥施藥技術、農田殘膜污染治理、秸稈綜合利用、水產養殖綜合治理等幾個方面給予技術支撐和加大綜合利用力度,都起到了較好的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效果。
張桃林說,“農業部從2013年開始開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項目和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先后兩批建設了國家級生態農業示范縣100余個,建成生態農業示范點2000多處;開展10個循環農業示范市建設。通過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建設,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推廣了一批典型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已經初步形成了‘試點省+示范市(縣)+示范基地’的現代生態農業典型帶動體系。”
“2013年以來,農業部在江蘇太湖、云南洱海、安徽巢湖和湖北三峽庫區等重點流域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綜合示范區建設,從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環節入手,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農田徑流排水氮磷凈化再利用示范工程等,控制流域內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排放。在新疆、甘肅等省(區、市)建設10個地膜回收利用、蔬菜清潔生產、生豬清潔養殖示范區,積極探索一批實用的農業清潔生產技術模式和工程措施。”
執法檢查組肯定成績,發現問題,查找不足
今年5月18日,艾力更·依明巴海副委員長帶隊到山東對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山東省在國家重點流域治污考核中,曾連續七次和五次獲得國家淮河、海河流域治污考核第一名。山東地處黃河下游,東臨渤海、黃海,省轄重點流域涉及淮河、南水北調工程沿線、海河、小清河和半島諸河五大流域。
山東省委、省政府為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配套規章政策,采取綜合措施,強化重點流域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2014年,全省水環境質量主要指標COD和氨氮平均濃度為24.3mg/L和0.97mg/L,實現了自2003年以來連續12年的持續改善。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輸水干線南四湖水質實現了由劣Ⅴ類向地表水Ⅲ類的躍升,全社會普遍關注的東線治污難題被攻克。
盡管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有較好的“家底”,但是,山東省南水北調東線沿線農業面源污染、農村污水和垃圾、航運船舶等污染問題逐漸凸顯,并成為影響水環境質量改善的主要矛盾。“農村生活方式的改變,致使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建設資金不足,可持續運行缺乏配套政策。”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說,山東省正在著力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下一步將在發展節水農業、合理使用化肥、促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方面保護水生態環境。
水生態關系到百姓菜籃子、米袋子和水杯子安全
今年5月26日至29日,沈躍躍副委員長帶領執法檢查組赴黑龍江,現場查看哈爾濱、雞西、牡丹江等地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污染防治、湖泊生態保護等情況。松花江、興凱湖等主要江河湖泊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松花江19個國家規劃考核斷面全部達到70%的要求,其中12個斷面達標率為100%。哈爾濱“三溝一河”、雞西穆棱河、牡丹江“三溪一河”等城市主要河流綜合整治效果明顯,生態指標逐步恢復。但是畜禽養殖和農業生產中過量施用化肥和農藥,是黑龍江省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方面。據統計,黑龍江省每年產生8000多萬噸畜禽糞便,60%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未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處理設施,養殖規模與糞污消納能力不相適應,大多數畜禽糞便直排水體。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普遍缺乏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全省農村每年產生的5.55億噸生活污水、693.5萬噸生活垃圾、6500萬噸秸稈隨意傾倒堆放,對農田土壤和地下水產生嚴重的危害,也影響著生態高效標準農田建設和國家糧食安全。
沈躍躍在黑龍江省政府匯報會上說,黑龍江省地域遼闊,江河眾多,是我國主要糧食產區。水污染防治工作直接影響我國水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努力改善水環境質量,既是黑龍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和水杯子安全。”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水是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2014年,湖南省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湘、資、沅、澧四水及洞庭湖109個地表水省控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90個,占82.6%,其中湘、資、沅、澧四水干流水質總體為優。但是,湘江流域,目前農藥、化肥的使用強度還比較高,氨氮、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已占全省排放量的39%和45%。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在我國依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堅決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攻堅戰
隨著人口增長、膳食結構升級和城鎮化不斷推進,我國農產品需求持續剛性增長,對保護農業資源環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財政部部長助理戴柏華建議:支持測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機質提升,支持畜禽糞污等農業農村廢棄物綜合利用和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同時建議開展水污染預防科技研究和促進先進技術推廣應用,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測土配方施肥和秸稈還田,引導農民合理施用化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改善農業和農村環境。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應依法加強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工作。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加快完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統籌考慮農村飲水安全和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分階段逐步建立城鄉統籌的水量、水質監測網絡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議按照環境保護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加強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鄉鎮人民政府應切實對農村水污染防治負起責任,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
全國人大環境資源委員會有關人員表示:治理農業面源污染,一是要將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納入“十三五”國家環境保護規劃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水污染防治財政專項資金應更多地向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傾斜。二是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力度。科學制訂實施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補助試點經驗,做細做深測土配方施肥。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推進畜禽養殖場科學布局和標準化、規模化建設。三是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完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積極推廣農村經濟適用污水和垃圾處理技術,深化“以獎促治”政策,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四是加強農村水生態系統保護。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強化水源涵養林建設與保護,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加大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力度。加強濱河(湖)帶生態建設,在農田和河流、湖泊之間建設植被緩沖帶和隔離帶,減少化肥、農藥等造成的面源污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發展不僅要杜絕生態環境欠新賬,而且要逐步還舊賬,要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
農業資源環境是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也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保障。農業是高度依賴資源條件、直接影響自然環境的產業,農業水生態直接關系著民生安全。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可以充分發揮農業生態服務功能,把農業建設成為美麗中國的“生態屏障”,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水生態安全系民生之重。黨中央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水安全是涉及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全黨要大力增強水憂患意識、水危機意識,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要重點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江河湖海水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由此,中央下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國務院頒布實施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國人大常委會把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作為今年監督工作的一個重點,張德江委員長對此專門作出重要批示。
人大監督,為建設美麗中國夢助力
2015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成立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5月至6月,由陳昌智、沈躍躍和艾力更·依明巴海三位副委員長帶隊,全國人大環資委組成人員和全國人大代表共32人組成5個檢查組分赴6省(區)進行執法檢查。同時,還委托其他25個省(區、市)人大常委會對本行政區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此舉旨在大力推進水污染防治法的落實,以實現依法治水,完善水污染防治法,發揮人大的監督作用,為建設“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美麗中國夢助力。
安徽、山東、湖南、黑龍江四省和內蒙古、廣西兩個自治區,以及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托自查的省(區、市)認為:我國農業資源環境遭受著外源性污染和內源性污染的雙重壓力,已成為制約農業健康發展的瓶頸。
我國農業面源污染量大面廣,復雜多樣
農業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積物、農藥、廢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對水層、湖泊、河岸、濱岸、大氣等生態系統的污染。
當前,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我國化學需氧量最大排放源,約占排放總量的48%;氨氮排放量僅次于生活源,約占排放總量的31.7%。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說,“我國農業面源污染形式、總體特征表現為量大面廣,復雜多樣,各個地區污染特征也不盡相同。”他認為大致有施肥不均現象、農藥用量偏大和利用率偏低、畜禽養殖污染物治理滯后、農田地膜殘留回收手段落后、秸稈循環利用能力提升不足以及水產養殖對水環境產生影響等六個方面。
農業部水污染防治相關資料顯示農業面源污染大致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施肥現象。2013年,全國農業化肥施用量為5912萬噸,占世界用量的35%,主要糧食作物氮肥當季利用率為33%,仍處于較低水平。全國農藥使用量近年來穩定在32萬噸左右,占世界農藥總用量的七分之一,但農藥利用率僅為35%。二是農田地膜。我國地膜使用總量和作物覆蓋面積高居世界第一,而回收率不足60%。三是畜禽養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養殖廢棄物處理配套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我國水產品養殖產量已占總產量的73.6%,養殖過程中直接投喂冰鮮小雜魚、不規范使用藥物,以及養殖殘餌問題,對水環境造成一定污染。四是農村水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缺乏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和水平低,大多數生活污水和垃圾隨意排放傾倒。其中,畜禽養殖業污染物(COD)排放量已成為我國農業污染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是造成水體富氧化和部分地區水環境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有關專家認為,“農業面源污染的時空范圍廣,其成分、過程比較復雜。多年來,非科學的農業經管理念和落后的生產方式是造成農業環境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如劇毒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等。據統計,農業面源污染占河流和湖泊富營養問題的60%—80%。”
農業部探索農村水污染防治路徑
近年來,農業部就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做了許多防治和探索工作。張桃林介紹,一是提升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能力。建立了全國農業面源污染國控監測網,目前已在全國建立了分布于30個省份的由273個種植業源產排污系數監測點、2100個監測小區和2萬多個典型田塊組成的農業氮磷源國控監測網絡,定期開展典型調查與定位監測,初步掌握了農業面源污染狀況及動態變化,提升了農業面源污染動態變化監控和預警水平。
湖南省長沙縣科技局以綠狐尾藻生態濕地為關鍵技術的養殖廢水治理模式,已取得成熟經驗。有關農業專家認為,如果這個用生態治理生態的項目得到推廣,將破解多年困擾農村發展的污染難題。
二是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廢棄物綜合利用。2012年,農業部會同環境保護部印發了《全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規劃了一批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重大工程;目前已創建了3600多個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2014年,啟動實施了規模化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建設等。
三是農業部在施肥施藥技術、農田殘膜污染治理、秸稈綜合利用、水產養殖綜合治理等幾個方面給予技術支撐和加大綜合利用力度,都起到了較好的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效果。
張桃林說,“農業部從2013年開始開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項目和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先后兩批建設了國家級生態農業示范縣100余個,建成生態農業示范點2000多處;開展10個循環農業示范市建設。通過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建設,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推廣了一批典型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已經初步形成了‘試點省+示范市(縣)+示范基地’的現代生態農業典型帶動體系。”
“2013年以來,農業部在江蘇太湖、云南洱海、安徽巢湖和湖北三峽庫區等重點流域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綜合示范區建設,從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環節入手,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農田徑流排水氮磷凈化再利用示范工程等,控制流域內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排放。在新疆、甘肅等省(區、市)建設10個地膜回收利用、蔬菜清潔生產、生豬清潔養殖示范區,積極探索一批實用的農業清潔生產技術模式和工程措施。”
執法檢查組肯定成績,發現問題,查找不足
今年5月18日,艾力更·依明巴海副委員長帶隊到山東對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山東省在國家重點流域治污考核中,曾連續七次和五次獲得國家淮河、海河流域治污考核第一名。山東地處黃河下游,東臨渤海、黃海,省轄重點流域涉及淮河、南水北調工程沿線、海河、小清河和半島諸河五大流域。
山東省委、省政府為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配套規章政策,采取綜合措施,強化重點流域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2014年,全省水環境質量主要指標COD和氨氮平均濃度為24.3mg/L和0.97mg/L,實現了自2003年以來連續12年的持續改善。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輸水干線南四湖水質實現了由劣Ⅴ類向地表水Ⅲ類的躍升,全社會普遍關注的東線治污難題被攻克。
盡管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有較好的“家底”,但是,山東省南水北調東線沿線農業面源污染、農村污水和垃圾、航運船舶等污染問題逐漸凸顯,并成為影響水環境質量改善的主要矛盾。“農村生活方式的改變,致使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建設資金不足,可持續運行缺乏配套政策。”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說,山東省正在著力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下一步將在發展節水農業、合理使用化肥、促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方面保護水生態環境。
水生態關系到百姓菜籃子、米袋子和水杯子安全
今年5月26日至29日,沈躍躍副委員長帶領執法檢查組赴黑龍江,現場查看哈爾濱、雞西、牡丹江等地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污染防治、湖泊生態保護等情況。松花江、興凱湖等主要江河湖泊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松花江19個國家規劃考核斷面全部達到70%的要求,其中12個斷面達標率為100%。哈爾濱“三溝一河”、雞西穆棱河、牡丹江“三溪一河”等城市主要河流綜合整治效果明顯,生態指標逐步恢復。但是畜禽養殖和農業生產中過量施用化肥和農藥,是黑龍江省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方面。據統計,黑龍江省每年產生8000多萬噸畜禽糞便,60%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未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處理設施,養殖規模與糞污消納能力不相適應,大多數畜禽糞便直排水體。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普遍缺乏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全省農村每年產生的5.55億噸生活污水、693.5萬噸生活垃圾、6500萬噸秸稈隨意傾倒堆放,對農田土壤和地下水產生嚴重的危害,也影響著生態高效標準農田建設和國家糧食安全。
沈躍躍在黑龍江省政府匯報會上說,黑龍江省地域遼闊,江河眾多,是我國主要糧食產區。水污染防治工作直接影響我國水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努力改善水環境質量,既是黑龍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和水杯子安全。”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水是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2014年,湖南省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湘、資、沅、澧四水及洞庭湖109個地表水省控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90個,占82.6%,其中湘、資、沅、澧四水干流水質總體為優。但是,湘江流域,目前農藥、化肥的使用強度還比較高,氨氮、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已占全省排放量的39%和45%。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在我國依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堅決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攻堅戰
隨著人口增長、膳食結構升級和城鎮化不斷推進,我國農產品需求持續剛性增長,對保護農業資源環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財政部部長助理戴柏華建議:支持測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機質提升,支持畜禽糞污等農業農村廢棄物綜合利用和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同時建議開展水污染預防科技研究和促進先進技術推廣應用,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測土配方施肥和秸稈還田,引導農民合理施用化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改善農業和農村環境。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應依法加強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工作。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加快完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統籌考慮農村飲水安全和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分階段逐步建立城鄉統籌的水量、水質監測網絡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議按照環境保護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加強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鄉鎮人民政府應切實對農村水污染防治負起責任,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
全國人大環境資源委員會有關人員表示:治理農業面源污染,一是要將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納入“十三五”國家環境保護規劃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水污染防治財政專項資金應更多地向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傾斜。二是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力度。科學制訂實施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補助試點經驗,做細做深測土配方施肥。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推進畜禽養殖場科學布局和標準化、規模化建設。三是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完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積極推廣農村經濟適用污水和垃圾處理技術,深化“以獎促治”政策,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四是加強農村水生態系統保護。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強化水源涵養林建設與保護,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加大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力度。加強濱河(湖)帶生態建設,在農田和河流、湖泊之間建設植被緩沖帶和隔離帶,減少化肥、農藥等造成的面源污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發展不僅要杜絕生態環境欠新賬,而且要逐步還舊賬,要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
農業資源環境是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也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保障。農業是高度依賴資源條件、直接影響自然環境的產業,農業水生態直接關系著民生安全。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可以充分發揮農業生態服務功能,把農業建設成為美麗中國的“生態屏障”,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臨城街道惠民橋村,衛生防疫人員忙著給農戶家的水井消毒。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shuanniao.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