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精神,緊扣鄉村產業振興目標,聚焦重點產業、聚集資源要素,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政策、項目和措施落地,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奠定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基礎,我部制定了《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2020年2月13日
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
2019年,農業農村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農業農村部安排,緊扣鄉村產業振興目標,加強工作部署,加大工作力度,產業融合水平穩步提升,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鄉土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創新創業深入推進,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鄉村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做好鄉村產業工作的總體考慮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精神,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聚焦重點產業、聚集資源要素,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培育發展新動能,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為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做好今年鄉村產業工作,在目標任務上,要力求取得“三個進展”:一是在延伸產業鏈上取得新進展。依托種養業,提升種養業,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精端,培育一批以種養為基礎、以加工為紐帶、以商貿物流為支撐的產業形態。二是在促進融合發展上取得新進展。跨界配置農業與工業、商貿、文旅、物流、信息等現代產業要素高位嫁接、交叉重組、滲透融合,促進農牧漁“內向”融合、產加銷“縱向”融合、農文旅“橫向”融合、新技術滲透“逆向”融合、產園產村“多向融合”和多元主體利益融合。三是在拓展農業功能上取得新進展。發掘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重價值,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搭建新平臺新載體,“拓”出農業新業態,“展”出鄉村新空間。
一、加力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提升鄉村產業層次水平
一是創新推進主體融合。支持發展行政區域范圍內“政產學研推用銀”多主體參與、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的大型產業化聯合體,構建政府引導、農民主體、企業引領、科研協同、金融助力的發展格局。積極發展以產業園區為單元,園區內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民合作社和農戶分工明確、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中型產業化聯合體。鼓勵發展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采取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的小型產業化聯合體。2020年,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導產業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資源要素共享、聯農帶農緊密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二是務實推進業態融合。跨界配置農業與現代產業要素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以加工流通帶動業態融合,引導各地發展中央廚房、直供直銷、會員農業等業態。以功能拓展帶動業態融合,促進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康養、服務等現代產業高位嫁接、交叉重組、滲透融合,積極發展創意農業、親子體驗、功能農業等業態。以信息技術帶動業態融合,促進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生物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融合,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信任農業、認養農業、可視農業等業態。2020年,推介一批農村產業融合模式創新、聯結機制創建、業態類型創造典型案例。
三是搭建產業融合載體。推進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業集中,建設產業集聚區。建設農業產業強鎮。依托鎮域資源優勢,聚集資源要素,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建設一批基礎條件好、主導產業突出、帶動效果顯著的農業產業強鎮,培育鄉村產業“增長極”。完善農業產業強鎮考核監督辦法,認定一批成效顯著的農業產業強鎮。建設鄉村產業集群。以資源集聚區和物流節點為重點,促進產業前延后伸、橫向配套、上承市場、下接要素,構建緊密關聯、高度依存的全產業鏈,培育生產、加工、流通、物流、體驗、品牌、電商于一體的產業集群,打造鄉村產業發展高地。2020年,認定一批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二、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夯實鄉村產業發展基礎
一是積極發展農產品初加工。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保鮮、儲藏、分級、包裝等設施建設,促進農產品順利進入終端市場和后續加工環節。在此基礎上,發展糧變粉、豆變芽、肉變腸、奶變酪、菜變肴、果變汁等初級加工產品,提升農產品品質,滿足鄉鎮居民消費需要,把就業崗位更多留在鄉村,把產業鏈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2020年,舉辦全國茶葉加工職業技能大賽,認定一批制茶大師。
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優化產能布局,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和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在農畜產品優勢區,建立標準化原料基地,打造“第一車間”“原料車間”和“糧食車間”,優化加工產能。支持技術創新,突破技術瓶頸,研發推廣一批有知識產權的加工關鍵技術裝備,研制一批智能控制等產加工設備。加強標準制定,制修訂一批農產品加工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提升加工深度,引導龍頭企業建設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增加精深加工產品種類和產品附加值,推動加工企業由小變大、加工程度由初變深、加工產品由粗變精。2020年,發布農產品加工業100強企業。
三是推進副產物綜合利用。按照集約節約、環境友好、綠色發展要求,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副產物循環高值梯次利用。推行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環的綠色生產方式,推進“生產-加工-產品-資源”循環發展。加快副產物綜合利用的技術創新,開發新能源、新材料、新產品等,實現資源多次增值、節能減排。2020年,推介一批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典型案例。
四是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要求,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農產品加工園區。支持河南駐馬店、黑龍江肇東建設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引導地方建設一批區域性農產品加工園,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農產品加工園體系,構筑鄉村產業“新高地”。2020年,建設并推薦一批產值超10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園。
三、聚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展鄉村產業發展空間
一是有序開發特色資源。發布并組織實施《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積極引導小眾類、多樣性特色種養、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鄉村產業發展,開發鄉土特色文化產業和創意產品,保護傳統技藝,傳承鄉村文化根脈。開展鄉村特色產業監測分析,引導特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建設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集中資源,集合力量,引導各地建設特色糧、油、薯、果、菜、茶、菌、中藥材、養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種養基地。創新發展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建設綠色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完善倉儲加工物流等全產業鏈條,加強質量管控和品牌宣傳,提升優勢特色產業的質量效益水平。2020年,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三是著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發揮鄉村特色資源優勢,發展小而精、精而美的鄉土特色產業,推進特色資源有序開發、規模開發。優化特色產業布局,認定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推進特色農產品“產加銷服”“科工貿旅”一體化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和產村產鎮融合,促進全產業鏈首尾相連、上下銜接、前后呼應,實現串珠呈線、塊狀成帶、集群成鏈,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一省一業”發展格局。2020年,建設一批產值超100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打造一批產值超50億元的特色產業強縣、超10億元的特色產業強鎮、超1億元的特色產業強村。
四是培育鄉土特色品牌。按照“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要求,制定不同區域不同產品的技術規程和產品標準。加強特色產品展覽展示,提升特色產品知名度。發掘一批有文化內涵和經濟價值的鄉村特色產品和能工巧匠,加強宣傳推介。舉辦“一村一品”交流活動,開展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特征標識化、主體身份化、營銷電商化“四化”試點,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
四、壯大龍頭企業隊伍,構建鄉村產業發展“雁陣”
一是培育龍頭企業隊伍。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的大型農業企業集團。加強對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按照“退一補一”原則,遞補成長性好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引導地方培育龍頭企業隊伍,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格局,形成鄉村產業“新雁陣”。2020年,遴選并推介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強,推介一批龍頭企業典型案例和全國優秀鄉村企業家。
二是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小農戶建立契約型、股權型利益聯結機制,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推進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創新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實現形式。
五、積極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增添鄉村產業發展亮點
一是建設休閑農業重點縣。按照區域、國內、世界三個等級資源優勢要求,建設一批資源獨特、環境優良、設施完備、業態豐富的休閑農業重點縣,打造一批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休閑農業“打卡地”。2020年,開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建設。
二是培育休閑旅游精品。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鄉村民宿、農耕體驗、農事研學、康養基地等,打造特色突出、主題鮮明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開展休閑農業發展情況調查和經營主體監測。2020年,認定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美麗休閑鄉村,開展“最美鄉創、鄉紅、鄉藝、鄉廚、鄉賢、鄉社、鄉品、鄉園、鄉景、鄉居”等“十最十鄉”推介活動。
三是推介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運用網絡直播、圖文直播等新媒體手段多角度、多形式宣傳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休閑旅游精品線路。開展“春觀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農趣”活動,融入休閑農業產品發布、美食活動評選等元素,做到視覺美麗、體驗美妙、內涵美好,為城鄉居民提供休閑度假、旅游旅居的好去處。2020年,推介一批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
六、促進農村創新創業升級,增強鄉村產業發展動能
一是培育創新創業群體。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搭建要素聚鄉、產業下鄉、人才返鄉和能人留鄉平臺,支持本地農民興業創業,引導農民工在青壯年時返鄉創業,將返鄉創業農民工納入一次性創業補貼范圍,制定促進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指引目錄。吸引一批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軍人返鄉創業,引進一批科技人員和社會資本入鄉創業,發掘一批“田秀才”“土專家”和“能工巧匠”在鄉創業,支持各類人才返鄉入鄉興辦實業、發展產業、帶動就業,培育鄉村產業的“生力軍”。2020年,培育并認定一批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導師。
二是拓寬創新創業領域。支持返鄉下鄉在鄉人員發展新產業,培育“互聯網+創新創業”“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新業態,探索智能生產、平臺經濟和資源共享等新模式。2020年,推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優秀帶頭人案例,組織開展農村創新創業項目創意大賽。
三是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引導有條件的產業園區、龍頭企業、服務機構和科研單位發展眾創、眾籌、眾包、眾扶模式,建設一批功能完善、環境良好的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和孵化實訓基地。做好返鄉入鄉創新創業和社會資本下鄉監測試點調查分析。
七、大力推動產業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是支持發展特色產業。發掘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景觀優勢和文化底蘊,開發有獨特優勢的特色產品。引導貧困地區創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最美休閑鄉村,推介休閑旅游精品路線和精品點。
二是引導龍頭企業建基地。引導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與貧困地區合作創建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原料標準化基地。組織龍頭企業與貧困縣合作,加強貧困地區龍頭企業培育,實現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動。
三是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舉辦重點貧困縣和深度貧困區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免費提供攤位,讓更多的貧困地區產品走出山區、進入城市、拓展市場。
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精神,緊扣鄉村產業振興目標,聚焦重點產業、聚集資源要素,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政策、項目和措施落地,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奠定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基礎,我部制定了《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2020年2月13日
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
2019年,農業農村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農業農村部安排,緊扣鄉村產業振興目標,加強工作部署,加大工作力度,產業融合水平穩步提升,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鄉土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創新創業深入推進,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鄉村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做好鄉村產業工作的總體考慮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精神,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聚焦重點產業、聚集資源要素,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培育發展新動能,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為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做好今年鄉村產業工作,在目標任務上,要力求取得“三個進展”:一是在延伸產業鏈上取得新進展。依托種養業,提升種養業,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精端,培育一批以種養為基礎、以加工為紐帶、以商貿物流為支撐的產業形態。二是在促進融合發展上取得新進展。跨界配置農業與工業、商貿、文旅、物流、信息等現代產業要素高位嫁接、交叉重組、滲透融合,促進農牧漁“內向”融合、產加銷“縱向”融合、農文旅“橫向”融合、新技術滲透“逆向”融合、產園產村“多向融合”和多元主體利益融合。三是在拓展農業功能上取得新進展。發掘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重價值,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搭建新平臺新載體,“拓”出農業新業態,“展”出鄉村新空間。
一、加力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提升鄉村產業層次水平
一是創新推進主體融合。支持發展行政區域范圍內“政產學研推用銀”多主體參與、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的大型產業化聯合體,構建政府引導、農民主體、企業引領、科研協同、金融助力的發展格局。積極發展以產業園區為單元,園區內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民合作社和農戶分工明確、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中型產業化聯合體。鼓勵發展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采取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的小型產業化聯合體。2020年,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導產業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資源要素共享、聯農帶農緊密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二是務實推進業態融合。跨界配置農業與現代產業要素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以加工流通帶動業態融合,引導各地發展中央廚房、直供直銷、會員農業等業態。以功能拓展帶動業態融合,促進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康養、服務等現代產業高位嫁接、交叉重組、滲透融合,積極發展創意農業、親子體驗、功能農業等業態。以信息技術帶動業態融合,促進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生物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融合,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信任農業、認養農業、可視農業等業態。2020年,推介一批農村產業融合模式創新、聯結機制創建、業態類型創造典型案例。
三是搭建產業融合載體。推進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業集中,建設產業集聚區。建設農業產業強鎮。依托鎮域資源優勢,聚集資源要素,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建設一批基礎條件好、主導產業突出、帶動效果顯著的農業產業強鎮,培育鄉村產業“增長極”。完善農業產業強鎮考核監督辦法,認定一批成效顯著的農業產業強鎮。建設鄉村產業集群。以資源集聚區和物流節點為重點,促進產業前延后伸、橫向配套、上承市場、下接要素,構建緊密關聯、高度依存的全產業鏈,培育生產、加工、流通、物流、體驗、品牌、電商于一體的產業集群,打造鄉村產業發展高地。2020年,認定一批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二、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夯實鄉村產業發展基礎
一是積極發展農產品初加工。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保鮮、儲藏、分級、包裝等設施建設,促進農產品順利進入終端市場和后續加工環節。在此基礎上,發展糧變粉、豆變芽、肉變腸、奶變酪、菜變肴、果變汁等初級加工產品,提升農產品品質,滿足鄉鎮居民消費需要,把就業崗位更多留在鄉村,把產業鏈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2020年,舉辦全國茶葉加工職業技能大賽,認定一批制茶大師。
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優化產能布局,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和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在農畜產品優勢區,建立標準化原料基地,打造“第一車間”“原料車間”和“糧食車間”,優化加工產能。支持技術創新,突破技術瓶頸,研發推廣一批有知識產權的加工關鍵技術裝備,研制一批智能控制等產加工設備。加強標準制定,制修訂一批農產品加工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提升加工深度,引導龍頭企業建設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增加精深加工產品種類和產品附加值,推動加工企業由小變大、加工程度由初變深、加工產品由粗變精。2020年,發布農產品加工業100強企業。
三是推進副產物綜合利用。按照集約節約、環境友好、綠色發展要求,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副產物循環高值梯次利用。推行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環的綠色生產方式,推進“生產-加工-產品-資源”循環發展。加快副產物綜合利用的技術創新,開發新能源、新材料、新產品等,實現資源多次增值、節能減排。2020年,推介一批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典型案例。
四是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要求,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農產品加工園區。支持河南駐馬店、黑龍江肇東建設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引導地方建設一批區域性農產品加工園,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農產品加工園體系,構筑鄉村產業“新高地”。2020年,建設并推薦一批產值超10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園。
三、聚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展鄉村產業發展空間
一是有序開發特色資源。發布并組織實施《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積極引導小眾類、多樣性特色種養、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鄉村產業發展,開發鄉土特色文化產業和創意產品,保護傳統技藝,傳承鄉村文化根脈。開展鄉村特色產業監測分析,引導特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建設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集中資源,集合力量,引導各地建設特色糧、油、薯、果、菜、茶、菌、中藥材、養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種養基地。創新發展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建設綠色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完善倉儲加工物流等全產業鏈條,加強質量管控和品牌宣傳,提升優勢特色產業的質量效益水平。2020年,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三是著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發揮鄉村特色資源優勢,發展小而精、精而美的鄉土特色產業,推進特色資源有序開發、規模開發。優化特色產業布局,認定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推進特色農產品“產加銷服”“科工貿旅”一體化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和產村產鎮融合,促進全產業鏈首尾相連、上下銜接、前后呼應,實現串珠呈線、塊狀成帶、集群成鏈,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一省一業”發展格局。2020年,建設一批產值超100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打造一批產值超50億元的特色產業強縣、超10億元的特色產業強鎮、超1億元的特色產業強村。
四是培育鄉土特色品牌。按照“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要求,制定不同區域不同產品的技術規程和產品標準。加強特色產品展覽展示,提升特色產品知名度。發掘一批有文化內涵和經濟價值的鄉村特色產品和能工巧匠,加強宣傳推介。舉辦“一村一品”交流活動,開展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特征標識化、主體身份化、營銷電商化“四化”試點,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
四、壯大龍頭企業隊伍,構建鄉村產業發展“雁陣”
一是培育龍頭企業隊伍。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的大型農業企業集團。加強對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按照“退一補一”原則,遞補成長性好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引導地方培育龍頭企業隊伍,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格局,形成鄉村產業“新雁陣”。2020年,遴選并推介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強,推介一批龍頭企業典型案例和全國優秀鄉村企業家。
二是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小農戶建立契約型、股權型利益聯結機制,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推進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創新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實現形式。
五、積極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增添鄉村產業發展亮點
一是建設休閑農業重點縣。按照區域、國內、世界三個等級資源優勢要求,建設一批資源獨特、環境優良、設施完備、業態豐富的休閑農業重點縣,打造一批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休閑農業“打卡地”。2020年,開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建設。
二是培育休閑旅游精品。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鄉村民宿、農耕體驗、農事研學、康養基地等,打造特色突出、主題鮮明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開展休閑農業發展情況調查和經營主體監測。2020年,認定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美麗休閑鄉村,開展“最美鄉創、鄉紅、鄉藝、鄉廚、鄉賢、鄉社、鄉品、鄉園、鄉景、鄉居”等“十最十鄉”推介活動。
三是推介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運用網絡直播、圖文直播等新媒體手段多角度、多形式宣傳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休閑旅游精品線路。開展“春觀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農趣”活動,融入休閑農業產品發布、美食活動評選等元素,做到視覺美麗、體驗美妙、內涵美好,為城鄉居民提供休閑度假、旅游旅居的好去處。2020年,推介一批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
六、促進農村創新創業升級,增強鄉村產業發展動能
一是培育創新創業群體。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搭建要素聚鄉、產業下鄉、人才返鄉和能人留鄉平臺,支持本地農民興業創業,引導農民工在青壯年時返鄉創業,將返鄉創業農民工納入一次性創業補貼范圍,制定促進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指引目錄。吸引一批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軍人返鄉創業,引進一批科技人員和社會資本入鄉創業,發掘一批“田秀才”“土專家”和“能工巧匠”在鄉創業,支持各類人才返鄉入鄉興辦實業、發展產業、帶動就業,培育鄉村產業的“生力軍”。2020年,培育并認定一批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導師。
二是拓寬創新創業領域。支持返鄉下鄉在鄉人員發展新產業,培育“互聯網+創新創業”“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新業態,探索智能生產、平臺經濟和資源共享等新模式。2020年,推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優秀帶頭人案例,組織開展農村創新創業項目創意大賽。
三是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引導有條件的產業園區、龍頭企業、服務機構和科研單位發展眾創、眾籌、眾包、眾扶模式,建設一批功能完善、環境良好的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和孵化實訓基地。做好返鄉入鄉創新創業和社會資本下鄉監測試點調查分析。
七、大力推動產業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是支持發展特色產業。發掘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景觀優勢和文化底蘊,開發有獨特優勢的特色產品。引導貧困地區創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最美休閑鄉村,推介休閑旅游精品路線和精品點。
二是引導龍頭企業建基地。引導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與貧困地區合作創建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原料標準化基地。組織龍頭企業與貧困縣合作,加強貧困地區龍頭企業培育,實現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動。
三是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舉辦重點貧困縣和深度貧困區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免費提供攤位,讓更多的貧困地區產品走出山區、進入城市、拓展市場。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shuanniao.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