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前,中國的農田里還滿是“老農插秧”的人力手工傳統生產方式。到了二十世紀20年代,我國開始引進國外技術,改良和制造農機具,農田作業開始進入機械化時代。而步入21世紀后,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學技術開始走進農田,智慧化農業成為新時代的發展方向。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加強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研發應用,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75%。 農業產業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的支柱產業,如何發展農業科技,推動農業智慧化是各個國家面臨的挑戰。 作為一家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公司,極飛科技致力于用科技為農業賦能,不斷探索智慧農場的可能。
今年四月份,極飛科技在新疆尉犁縣舉行了“超級棉田”發布會,啟動了無人化棉花農場項目,3000畝的高標準棉田將在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的輔助下,交由艾海鵬和凌磊這2名90后“新農人”管理。他們在棉田的管理過程中,通過實踐探索形成的無人化農場解決方案,是否能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管理模式,成為了此次項目的關注焦點。如今,這一智慧農業示范棉田終于迎來了豐收。
“超級棉田”怎么樣了
“超級棉田”里播下的棉花種子在六個月后已經結出一團團的雪白溫暖的棉花。棉田管理者艾海鵬和凌磊介紹,“超級棉田”的畝均產量達254公斤。由于前期多次風災造成了部分棉田不可逆的損失,超級棉田并未達到平均畝產300公斤的預期目標。但按照當前棉花價格,超級棉田已賺回種植成本且有盈余。
“超級棉田”項目讓海磊兄弟真正意識到,種地并不容易,沒有科技助力的種地更加艱難。傳統的棉花種植由1人管理100多畝棉田,3000畝棉田便需要近30人來管理。而艾海鵬和凌磊使用極飛的自動灌溉設備、農業物聯網系統、農業無人機等智能化設備,兩個人便可以管理3000畝棉田。
在“超級棉田”里,海磊兄弟可以利用土壤監測儀獲知科學準確的棉花播種日期,裝配極飛農機自駕儀的播種機,實現精準、高效的自動化播種作業;在用工量大且窗口期短的打頂環節,海磊兄弟使用農業無人機噴灑化學藥劑打頂,一架農業無人機一天就可完成1000畝的作業。據海磊兄弟介紹,“超級棉田”的人力成本投入比傳統種植節省60%,驗證了智能化管理模式應用于大規模棉花種植的可行性。
除了將智能設備帶進農田,助力智慧農業,如何推進綠色農業也是“超級棉田”一直以來持續關注的問題。今年2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取得積極進展,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減少,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極飛科技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的精細管理,向著這一目標不斷靠近。
以超級棉田“耕種管收”過程中最薄弱的一環——“管”為例,傳統的水肥管理需要農民到地里把水閥開關逐個擰開,過程辛苦且無法精準控制。而在“超級棉田”中,海磊兄弟嘗試將智能水閥和控制軟件結合,實現遠程精準控制施藥灌水量,1部平板電腦搞定 3000畝棉田智能灌溉。通過應用“水肥一體+智能灌溉”技術,“超級棉田”相對于傳統種植節約近90萬噸水與72噸化肥,“處方圖+精準施藥”的應用則為“超級棉田”節約了36%的農藥,每畝節約成本44元。
棉花在“超級棉田”里健康生長,智慧農業和綠色農業也在此發芽,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怎么成為“新農人”
“鄉村振興”的另一個關鍵是“人才振興”。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00年開始,中國農村人口比例下降了約25%。農村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普遍薄弱,城市與農村在公共服務、教育資源、就業機會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差距,使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今年5月份發布的人口普查數據也顯示,全國鄉村60歲、65歲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別為23.81%、17.72%,比城鎮分別高出7.99、6.61個百分點。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心化等情況依舊存在。
農村怎么留住年輕人?這也是極飛科技不斷探索的命題。
不同于在實驗室進行的內部實驗,此次“超級棉田”的種植過程搬上了互聯網,在B站和視頻號持續記錄了半年多以來海磊兄弟管理棉田的全過程。“農業”、“耕作”、“棉花種植”未必是年輕人感興趣的主流話題,但是“超級棉田Vlog”以“90后”、“機器人”、“無人農場”為關鍵詞,向大眾分享使用智能化設備耕作的新鮮體驗。這些“種植日記”記錄了風災過后海磊兄弟的重新播種——從崩潰到迎接逐步穩產的過程,也有海磊兄弟一邊吃飯一邊用平板電腦完成灌溉工作的畫面,將海磊兄弟在新疆的棉花種植生活真實地呈現出來。
一改以往農作“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刻板印象,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代替了人工繁重且低效的農活,對未曾涉足農業的觀眾來說,可能是全新的體驗——關于科技對農民形象與鄉村生活更新的體驗。
僅憑無人機這樣的智能裝備并不能讓年輕人產生種地熱情。對年輕人來說,對職業規劃更為實際且務實的考慮是一所城市或一個行業的發展機會和收入水平。農村要想吸引人才回流,應該也得靠發展機會,讓大家看到農業也能掙到錢。
“超級棉田”系列視頻中就記錄了兩位95后極飛科技飛手,從四川前往新疆棉田進行飛防作業,兩、三個月的時間已經收回兩架無人機的成本。據飛手袁新明介紹,打藥的價格是五元一畝,一天作業下來可以賺到1000-3000元,“最多的一天打了1200畝,收入達6000元。”除了無人機飛手,農村數字基礎的發展催生了數字設備管理員等“新農人”工作,為農業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機會。
通過展示“新農人”利用高效的、智能化的生產工具的務農生活,極飛科技撬開口子讓年輕人自發回歸農業,“務農”重新成為年輕人的個人職業規劃,讓農村成為了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無人機飛進農田,也帶著更多年輕人回到了農田里。
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離不開科技和人才的支撐。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農人不只是會種地,更要懂技術、會經營,能夠對農田進行規模化經營,懂得如何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因此,極飛科技在推廣農業無人化技術和產品的同時,也十分關注農民的可持續發展。
早在2016年,極飛科技就創建了新型知識分享平臺“極飛學園”,通過線上線下教育的方式讓農業生產者快速掌握智能設備的操作和現代病蟲害防治方法等技能。極飛學園在線上通過“極飛公開課”、“極百科”和“極名家”等欄目邀請農業科技專家和實踐者分享成果;在線下則利用遍布全國各省份的培訓網點提供全方位無人設備操作培訓與資質認證。據了解,截至2020年末,極飛學園已經累計培養超9萬名智慧農業人才,幫助農村青年轉型為無人設備操作員、農業服務與管理專家等角色。
此外,極飛科技還通過舉辦農業機器人大賽形成產學研合力,挖掘培育未來農業機器人創新發展人才。未來,極飛科技將與行業協會、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進一步合作,實現農業科研成果的產業轉化,推動我國農業數字化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在新疆再次出發
從2013年接觸新疆棉花,開始嘗試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到決心深耕農業賽道,把無人機、機器人、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帶進農業生產,研發制造出多款智慧農業產品,極飛科技早已不只是一家無人機公司,而已經成長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公司,并且希望用實踐打造出鄉村振興的樣本。
“超級棉田”驗證了無人化管理模式應用于大規模棉花種植的可行性。借助高科技,把生產經驗轉化成數字模型,讓不懂農業技術的人也能種地,“所有的硬件產品的運作情況、所產生的數據等都可以在智慧農業系統上查看,并進行數據統計、儲存與分析,”艾海鵬和凌磊基于此進行“超級棉田”的智能化農事管理,為棉花從經驗種植轉向科學種植提供了一個可復制的經驗和模式。
今年9月底,極飛科技更是與新疆尉犁縣政府簽署戰略協議,建設棉花現代產業園,大力推廣“超級棉田”智慧化管理模式。極飛科技將在尉犁縣成立現代科技服務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為棉花現代產業園提供智能化的現代農業生產管理解決方案,并培育更多新農人,為尉犁縣棉花產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精干力量。“極飛科技在新疆再次出發,把從超級棉田里探索出來的模式推廣到全國,走向全世界。”
智慧農業的發展還處在增量市場,農業的生產環節對于智能化技術的需求非常大。“智慧農業不是浪潮,而是一股洋流,勢不可擋。”極飛科技創始人彭斌認為,要實現智慧化農場,減少人對于農田差異性的影響,至少涉及五個方面:規范種植、作物模型、生長感知、農藝決策、農事執行。如果以上所有步驟都能通過無人化的方式完成,就能形成農業無人化的閉環。基于此,極飛科技確立三大主營業務:建設數字農業基礎設施,開發精準農業智能產品裝備以及打造智慧農業生態系統。
其中培育農業AI服務更多更復雜的農業生產場景是極飛科技重點發力的方向。在“超級棉田”項目啟動之前,極飛的產品缺乏大規模農業種植場景的檢驗和更為系統的實地調研。而“超級棉田”為極飛補齊這一短板:海磊兄弟將棉花種植過程中智能設備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反饋給位于廣州極飛總部的研發部門,使產品研發更貼近實際應用場景;同時,研發人員從廣州前往新疆調試新產品,收集棉花AI作物模型反哺技術研發,進一步完善智慧農業中的智能化感知與決策環節。
除了棉花,極飛科技正計劃將設備和AI圍繞各種作物進行深度開發和學習,逐步完成從單個品類的農業無人化管理農場到多個品類的推廣。極飛將飛過棉田,讓智慧農業科技覆蓋更多農作物,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老百姓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等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夯實鄉村振興的糧食安全基礎。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加強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研發應用,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75%。 農業產業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的支柱產業,如何發展農業科技,推動農業智慧化是各個國家面臨的挑戰。 作為一家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公司,極飛科技致力于用科技為農業賦能,不斷探索智慧農場的可能。
今年四月份,極飛科技在新疆尉犁縣舉行了“超級棉田”發布會,啟動了無人化棉花農場項目,3000畝的高標準棉田將在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的輔助下,交由艾海鵬和凌磊這2名90后“新農人”管理。他們在棉田的管理過程中,通過實踐探索形成的無人化農場解決方案,是否能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管理模式,成為了此次項目的關注焦點。如今,這一智慧農業示范棉田終于迎來了豐收。
“超級棉田”怎么樣了
“超級棉田”里播下的棉花種子在六個月后已經結出一團團的雪白溫暖的棉花。棉田管理者艾海鵬和凌磊介紹,“超級棉田”的畝均產量達254公斤。由于前期多次風災造成了部分棉田不可逆的損失,超級棉田并未達到平均畝產300公斤的預期目標。但按照當前棉花價格,超級棉田已賺回種植成本且有盈余。
“超級棉田”項目讓海磊兄弟真正意識到,種地并不容易,沒有科技助力的種地更加艱難。傳統的棉花種植由1人管理100多畝棉田,3000畝棉田便需要近30人來管理。而艾海鵬和凌磊使用極飛的自動灌溉設備、農業物聯網系統、農業無人機等智能化設備,兩個人便可以管理3000畝棉田。
在“超級棉田”里,海磊兄弟可以利用土壤監測儀獲知科學準確的棉花播種日期,裝配極飛農機自駕儀的播種機,實現精準、高效的自動化播種作業;在用工量大且窗口期短的打頂環節,海磊兄弟使用農業無人機噴灑化學藥劑打頂,一架農業無人機一天就可完成1000畝的作業。據海磊兄弟介紹,“超級棉田”的人力成本投入比傳統種植節省60%,驗證了智能化管理模式應用于大規模棉花種植的可行性。
除了將智能設備帶進農田,助力智慧農業,如何推進綠色農業也是“超級棉田”一直以來持續關注的問題。今年2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取得積極進展,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減少,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極飛科技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的精細管理,向著這一目標不斷靠近。
以超級棉田“耕種管收”過程中最薄弱的一環——“管”為例,傳統的水肥管理需要農民到地里把水閥開關逐個擰開,過程辛苦且無法精準控制。而在“超級棉田”中,海磊兄弟嘗試將智能水閥和控制軟件結合,實現遠程精準控制施藥灌水量,1部平板電腦搞定 3000畝棉田智能灌溉。通過應用“水肥一體+智能灌溉”技術,“超級棉田”相對于傳統種植節約近90萬噸水與72噸化肥,“處方圖+精準施藥”的應用則為“超級棉田”節約了36%的農藥,每畝節約成本44元。
棉花在“超級棉田”里健康生長,智慧農業和綠色農業也在此發芽,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鄉村振興”的另一個關鍵是“人才振興”。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00年開始,中國農村人口比例下降了約25%。農村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普遍薄弱,城市與農村在公共服務、教育資源、就業機會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差距,使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今年5月份發布的人口普查數據也顯示,全國鄉村60歲、65歲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別為23.81%、17.72%,比城鎮分別高出7.99、6.61個百分點。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心化等情況依舊存在。
農村怎么留住年輕人?這也是極飛科技不斷探索的命題。
不同于在實驗室進行的內部實驗,此次“超級棉田”的種植過程搬上了互聯網,在B站和視頻號持續記錄了半年多以來海磊兄弟管理棉田的全過程。“農業”、“耕作”、“棉花種植”未必是年輕人感興趣的主流話題,但是“超級棉田Vlog”以“90后”、“機器人”、“無人農場”為關鍵詞,向大眾分享使用智能化設備耕作的新鮮體驗。這些“種植日記”記錄了風災過后海磊兄弟的重新播種——從崩潰到迎接逐步穩產的過程,也有海磊兄弟一邊吃飯一邊用平板電腦完成灌溉工作的畫面,將海磊兄弟在新疆的棉花種植生活真實地呈現出來。
一改以往農作“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刻板印象,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代替了人工繁重且低效的農活,對未曾涉足農業的觀眾來說,可能是全新的體驗——關于科技對農民形象與鄉村生活更新的體驗。
僅憑無人機這樣的智能裝備并不能讓年輕人產生種地熱情。對年輕人來說,對職業規劃更為實際且務實的考慮是一所城市或一個行業的發展機會和收入水平。農村要想吸引人才回流,應該也得靠發展機會,讓大家看到農業也能掙到錢。
“超級棉田”系列視頻中就記錄了兩位95后極飛科技飛手,從四川前往新疆棉田進行飛防作業,兩、三個月的時間已經收回兩架無人機的成本。據飛手袁新明介紹,打藥的價格是五元一畝,一天作業下來可以賺到1000-3000元,“最多的一天打了1200畝,收入達6000元。”除了無人機飛手,農村數字基礎的發展催生了數字設備管理員等“新農人”工作,為農業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機會。
通過展示“新農人”利用高效的、智能化的生產工具的務農生活,極飛科技撬開口子讓年輕人自發回歸農業,“務農”重新成為年輕人的個人職業規劃,讓農村成為了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無人機飛進農田,也帶著更多年輕人回到了農田里。
早在2016年,極飛科技就創建了新型知識分享平臺“極飛學園”,通過線上線下教育的方式讓農業生產者快速掌握智能設備的操作和現代病蟲害防治方法等技能。極飛學園在線上通過“極飛公開課”、“極百科”和“極名家”等欄目邀請農業科技專家和實踐者分享成果;在線下則利用遍布全國各省份的培訓網點提供全方位無人設備操作培訓與資質認證。據了解,截至2020年末,極飛學園已經累計培養超9萬名智慧農業人才,幫助農村青年轉型為無人設備操作員、農業服務與管理專家等角色。
此外,極飛科技還通過舉辦農業機器人大賽形成產學研合力,挖掘培育未來農業機器人創新發展人才。未來,極飛科技將與行業協會、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進一步合作,實現農業科研成果的產業轉化,推動我國農業數字化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在新疆再次出發
從2013年接觸新疆棉花,開始嘗試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到決心深耕農業賽道,把無人機、機器人、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帶進農業生產,研發制造出多款智慧農業產品,極飛科技早已不只是一家無人機公司,而已經成長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公司,并且希望用實踐打造出鄉村振興的樣本。
“超級棉田”驗證了無人化管理模式應用于大規模棉花種植的可行性。借助高科技,把生產經驗轉化成數字模型,讓不懂農業技術的人也能種地,“所有的硬件產品的運作情況、所產生的數據等都可以在智慧農業系統上查看,并進行數據統計、儲存與分析,”艾海鵬和凌磊基于此進行“超級棉田”的智能化農事管理,為棉花從經驗種植轉向科學種植提供了一個可復制的經驗和模式。
今年9月底,極飛科技更是與新疆尉犁縣政府簽署戰略協議,建設棉花現代產業園,大力推廣“超級棉田”智慧化管理模式。極飛科技將在尉犁縣成立現代科技服務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為棉花現代產業園提供智能化的現代農業生產管理解決方案,并培育更多新農人,為尉犁縣棉花產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精干力量。“極飛科技在新疆再次出發,把從超級棉田里探索出來的模式推廣到全國,走向全世界。”
其中培育農業AI服務更多更復雜的農業生產場景是極飛科技重點發力的方向。在“超級棉田”項目啟動之前,極飛的產品缺乏大規模農業種植場景的檢驗和更為系統的實地調研。而“超級棉田”為極飛補齊這一短板:海磊兄弟將棉花種植過程中智能設備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反饋給位于廣州極飛總部的研發部門,使產品研發更貼近實際應用場景;同時,研發人員從廣州前往新疆調試新產品,收集棉花AI作物模型反哺技術研發,進一步完善智慧農業中的智能化感知與決策環節。
除了棉花,極飛科技正計劃將設備和AI圍繞各種作物進行深度開發和學習,逐步完成從單個品類的農業無人化管理農場到多個品類的推廣。極飛將飛過棉田,讓智慧農業科技覆蓋更多農作物,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老百姓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等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夯實鄉村振興的糧食安全基礎。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shuanniao.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