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農業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農業技術的創新發展以及農業功能的拓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精致農業和生態農業相繼發展起來,與此同時創意產業的理念也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形成并迅速在全球擴展,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國外創意農業的五種模式吧!
荷蘭模式:高科技創匯型
荷蘭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國家,全國有四分之一的國土位于海平面之下,人均耕地面積僅一畝多。相對較差的農業條件,促使荷蘭在農業方面不斷創新,從而走上創意農業之路,并成為世界農業領先大國,在美國、法國之后居世界第3位。
荷蘭創意農業的科技含量在世界領先,其在發達的設施農業、精細農業基礎上,集約生產高附加值的溫室作物和園藝作物,擁有完整的創意農業生產體系。荷蘭的花卉業世界聞名,其根本原因在于花卉業的科研發展十分突出。花卉業的發展戰略以技術為中心,強調適度規模經營、高度集約化管理、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占領技術制高點。
荷蘭創意農業的創匯經濟功能突出。荷蘭不少農產品單產都居于世界前列,番茄、馬鈴薯、干洋蔥等的出口額均居世界第一位。荷蘭是世界最大的蘑菇生產國、乳制品出口國、禽蛋出口國和花卉生產國,世界花卉進出口貿易的67%來自荷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荷蘭每年農產品凈出口值一直保持在130多億美元,約占世界農產品貿易市場份額的10%。荷蘭人均農產品出口創匯居世界榜首。
英國模式:旅游環保型
英國是世界上發展農業旅游的先驅國家。一方面,高度發達的城市化為農業旅游提供了龐大的目標市場。作為世界上工業化起步最早的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的城市人口就占全國人口的80%以上。城市人口因長久遠離自然,而產生了走進鄉村、親近自然、舒緩心理壓力、參與戶外活動的共性心理需求,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們由于對農村、農業陌生得很,更渴望體驗田園生活。另一方面,經濟快速持續增長,也催生了農業旅游。人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增加,閑暇時間增多,私人汽車擁有量增多,消費需求層次提高等諸多因素,使得英國農業旅游應運而生并迅速發展起來。
1992年,英國有農場景點186個、葡萄園81個、鄉村公園209個,占英國人造景點的十分之一。目前,全英近四分之一的農場直接開展農業旅游。農業旅游的經營者絕大部分為農場主。每個農場景點都為游客提供參與鄉村生產生活、體驗農場景色氛圍的機會。農場內一般設有一個農業展覽館并配以導游和解說詞,介紹農業工作情況,備有農場特有的手工藝品,提供餐飲、住宿服務。多數景點有兒童娛樂項目。
雖然農業旅游的收入可能要大于農業生產的收入,但農業生產主體地位并沒有被削弱,農業旅游始終是農場經營多樣化的一個方面。從農場的經營規模、經營效益以及市場需求特點出發,各景點都堅持小型化經營的取向及私營化的管理方式。由于農業旅游者90%以上是本地區居民,所以各景點普遍運用本土化的市場戰略,擴大市場,以實現利潤最大化。最為重要的是,英國的農業旅游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起來,使游人在領略風景如畫的田園風光中體味幾千年歷史積淀下來的民族文化。
英國的農場還通過旅游開發來保護農場環境及農村生態環境。截至2009年,英國大約有2.5萬名農場主參加了以保護農村風景為主的農業環境計劃,種植了總長4萬公里的灌木籬笆墻,他們還管理著23萬個農用水塘,大大豐富了農業旅游資源。
德國模式:社會生活功能型
20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政府在倡導環保的同時,大力發展創意農業。主要形式是市民農園和休閑農莊。
市民農園利用城市或近鄰區之農地、規劃成小塊出租給市民,承租者可在農地上種花、草、蔬菜、果樹等或經營家庭農藝。通過親身耕種,市民可以享受回歸自然以及田園生活的樂趣。種植過程中,絕對禁用礦物肥料和化學保護劑。
休閑農莊主要建在林區或草原地帶。這里的森林不僅發揮著蓄水、防風、凈化空氣及防止水土流失的環保功能,而且還發揮出科普和環保教育的功能。學校和幼兒園經常帶孩子們來到這里,成人也來參加森林休閑旅游,在護林員的帶領下接觸森林、認識森林、了解森林。一些企業還把團隊精神培訓、創造性培訓等項目從公司封閉的會議室搬到開放的森林里,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培訓效果。慕尼黑郊區因其獨特的“騎術治療項目”及其所實施的“綠腰帶項目”系列行動方案而成為人們向往的休養之地。
法國模式:環保生態型
法國的農業十分發達,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農業產量、產值均居歐洲之首。在法國,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民眾,對于農業都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法國創意農業屬于環保生態功能為主的創意農業,是以大田作物為主,采取較大規模的專業化農場生產,逐步減少小型農場。
法國巴黎大區是高度城市化的地區,但仍有著非常發達的農業,是法國第三大玉米產區和水果、蔬菜、鮮花的主要產區。但巴黎的創意農業對城市食品供應的功能并不明顯,巴黎的各種食品供應,主要經過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由全國各地乃至歐洲其他國家完成。所以,巴黎的創意農業突破了自給自足的生產,而突出農業的生態功能,利用農業把高速公路、工廠等有污染的地區和居民分隔開來,營造寧靜、清潔的生活環境。利用農業作為城市景觀,或者種植新鮮的水果、蔬菜、花卉等居民需要的產品,有的作為市民運動休閑的場所,還有的作為青少年的教育基地。游客在法國葡萄園和釀酒作坊不僅可以參觀,還可以參加農業體驗之旅,參與釀制葡萄酒全過程,親自釀酒并將酒帶走,享受不一樣樂趣。
日本模式:多功能致富型
針對日本農業此前面臨的發展窘境,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農業專家今村奈良臣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首先提出了“第六產業”的概念,指出可以通過3個產業的相互融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改變農業發展前景。“第六產業”是日本當下正著力推進的新型農業。“第六產業”的誕生,讓人們發現了創意農業的可能性,通過激發農業活力,增強了地方經濟發展動力。因此,日本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資金、人才開始進入到日趨活躍的“第六產業”。
日本創意農業以“多功能致富型”為特征,大力開發農業的生態、體驗、休閑等功能。日本大分縣的“一村一品”運動是創意農業的先行者。該縣因地制宜,把自己一些特有的東西(可以是某種農產品,也可以是一種文化或一首歌謠)打造成為日本全國乃至世界名牌產品。
日本創意農業發展重點是設施農業、加工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多樣化農業,屬于綜合功能的創意農業,重點開發農業的綠色、環保、體驗、休閑和示范功能,建設以高新技術產業和鑲嵌式多功能的“綠島農業”為兩大特征。日本的創意農業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內,即東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以蔬菜、水果、多作物、多品種生產為主,主要為市民提供優質農產品和滿足綠化環境的需要。
荷蘭模式:高科技創匯型
荷蘭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國家,全國有四分之一的國土位于海平面之下,人均耕地面積僅一畝多。相對較差的農業條件,促使荷蘭在農業方面不斷創新,從而走上創意農業之路,并成為世界農業領先大國,在美國、法國之后居世界第3位。
荷蘭創意農業的科技含量在世界領先,其在發達的設施農業、精細農業基礎上,集約生產高附加值的溫室作物和園藝作物,擁有完整的創意農業生產體系。荷蘭的花卉業世界聞名,其根本原因在于花卉業的科研發展十分突出。花卉業的發展戰略以技術為中心,強調適度規模經營、高度集約化管理、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占領技術制高點。
荷蘭創意農業的創匯經濟功能突出。荷蘭不少農產品單產都居于世界前列,番茄、馬鈴薯、干洋蔥等的出口額均居世界第一位。荷蘭是世界最大的蘑菇生產國、乳制品出口國、禽蛋出口國和花卉生產國,世界花卉進出口貿易的67%來自荷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荷蘭每年農產品凈出口值一直保持在130多億美元,約占世界農產品貿易市場份額的10%。荷蘭人均農產品出口創匯居世界榜首。
英國模式:旅游環保型
英國是世界上發展農業旅游的先驅國家。一方面,高度發達的城市化為農業旅游提供了龐大的目標市場。作為世界上工業化起步最早的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的城市人口就占全國人口的80%以上。城市人口因長久遠離自然,而產生了走進鄉村、親近自然、舒緩心理壓力、參與戶外活動的共性心理需求,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們由于對農村、農業陌生得很,更渴望體驗田園生活。另一方面,經濟快速持續增長,也催生了農業旅游。人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增加,閑暇時間增多,私人汽車擁有量增多,消費需求層次提高等諸多因素,使得英國農業旅游應運而生并迅速發展起來。
1992年,英國有農場景點186個、葡萄園81個、鄉村公園209個,占英國人造景點的十分之一。目前,全英近四分之一的農場直接開展農業旅游。農業旅游的經營者絕大部分為農場主。每個農場景點都為游客提供參與鄉村生產生活、體驗農場景色氛圍的機會。農場內一般設有一個農業展覽館并配以導游和解說詞,介紹農業工作情況,備有農場特有的手工藝品,提供餐飲、住宿服務。多數景點有兒童娛樂項目。
雖然農業旅游的收入可能要大于農業生產的收入,但農業生產主體地位并沒有被削弱,農業旅游始終是農場經營多樣化的一個方面。從農場的經營規模、經營效益以及市場需求特點出發,各景點都堅持小型化經營的取向及私營化的管理方式。由于農業旅游者90%以上是本地區居民,所以各景點普遍運用本土化的市場戰略,擴大市場,以實現利潤最大化。最為重要的是,英國的農業旅游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起來,使游人在領略風景如畫的田園風光中體味幾千年歷史積淀下來的民族文化。
英國的農場還通過旅游開發來保護農場環境及農村生態環境。截至2009年,英國大約有2.5萬名農場主參加了以保護農村風景為主的農業環境計劃,種植了總長4萬公里的灌木籬笆墻,他們還管理著23萬個農用水塘,大大豐富了農業旅游資源。
德國模式:社會生活功能型
20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政府在倡導環保的同時,大力發展創意農業。主要形式是市民農園和休閑農莊。
市民農園利用城市或近鄰區之農地、規劃成小塊出租給市民,承租者可在農地上種花、草、蔬菜、果樹等或經營家庭農藝。通過親身耕種,市民可以享受回歸自然以及田園生活的樂趣。種植過程中,絕對禁用礦物肥料和化學保護劑。
休閑農莊主要建在林區或草原地帶。這里的森林不僅發揮著蓄水、防風、凈化空氣及防止水土流失的環保功能,而且還發揮出科普和環保教育的功能。學校和幼兒園經常帶孩子們來到這里,成人也來參加森林休閑旅游,在護林員的帶領下接觸森林、認識森林、了解森林。一些企業還把團隊精神培訓、創造性培訓等項目從公司封閉的會議室搬到開放的森林里,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培訓效果。慕尼黑郊區因其獨特的“騎術治療項目”及其所實施的“綠腰帶項目”系列行動方案而成為人們向往的休養之地。
法國模式:環保生態型
法國的農業十分發達,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農業產量、產值均居歐洲之首。在法國,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民眾,對于農業都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法國創意農業屬于環保生態功能為主的創意農業,是以大田作物為主,采取較大規模的專業化農場生產,逐步減少小型農場。
法國巴黎大區是高度城市化的地區,但仍有著非常發達的農業,是法國第三大玉米產區和水果、蔬菜、鮮花的主要產區。但巴黎的創意農業對城市食品供應的功能并不明顯,巴黎的各種食品供應,主要經過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由全國各地乃至歐洲其他國家完成。所以,巴黎的創意農業突破了自給自足的生產,而突出農業的生態功能,利用農業把高速公路、工廠等有污染的地區和居民分隔開來,營造寧靜、清潔的生活環境。利用農業作為城市景觀,或者種植新鮮的水果、蔬菜、花卉等居民需要的產品,有的作為市民運動休閑的場所,還有的作為青少年的教育基地。游客在法國葡萄園和釀酒作坊不僅可以參觀,還可以參加農業體驗之旅,參與釀制葡萄酒全過程,親自釀酒并將酒帶走,享受不一樣樂趣。
日本模式:多功能致富型
針對日本農業此前面臨的發展窘境,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農業專家今村奈良臣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首先提出了“第六產業”的概念,指出可以通過3個產業的相互融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改變農業發展前景。“第六產業”是日本當下正著力推進的新型農業。“第六產業”的誕生,讓人們發現了創意農業的可能性,通過激發農業活力,增強了地方經濟發展動力。因此,日本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資金、人才開始進入到日趨活躍的“第六產業”。
日本創意農業以“多功能致富型”為特征,大力開發農業的生態、體驗、休閑等功能。日本大分縣的“一村一品”運動是創意農業的先行者。該縣因地制宜,把自己一些特有的東西(可以是某種農產品,也可以是一種文化或一首歌謠)打造成為日本全國乃至世界名牌產品。
日本創意農業發展重點是設施農業、加工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多樣化農業,屬于綜合功能的創意農業,重點開發農業的綠色、環保、體驗、休閑和示范功能,建設以高新技術產業和鑲嵌式多功能的“綠島農業”為兩大特征。日本的創意農業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內,即東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以蔬菜、水果、多作物、多品種生產為主,主要為市民提供優質農產品和滿足綠化環境的需要。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shuanniao.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