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農業發展趨勢,幾乎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致力于現代農業的建設。所不同的是發達國家更著眼于搶占“制高點”,爭取繼續引領世界農業發展趨勢潮流,而廣大發展中國家更多地是立足國情學習借鑒已有成功經驗,努力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爭取迎頭趕上。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去看看世界各國的現代農業模式。
美國農業:大農場模式
一提到美國農業,我們想到的就是大農場模式。
美國的現代化的大型農場:一個農民耕作上千畝土地;用飛機噴灑農藥;用轉基因技術解決病蟲草害問題;在一個縣乃至一個州都種植單一的作物,然后通過長途運輸將所生產的農產品調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另外美國農業生產高度發達且極具競爭力。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不到全國總人口的2%,卻滿足了3億美國人的食物需求,并且使美國成為世界糧食輸出大國,成為世界大糧倉,究其原因在于美國搭上了現代農業的早班車。
日本農業:精細農業模式
日本地處東太平洋,四面環海,山多地少,而且耕地比較分散。與中國南方農業比較相似,規模較小。小型農業機械在日本比較盛行,操作方便,成本低,但是完全可以滿足需求。
2003年起,日本政府就開始執行“下一代農業機械緊急發展計劃”。大力推行46種高性能農業機械,其中有全自動插秧機、駕駛式蔬菜耕種機、收割機、紅外線烘干機、帶式打包機、農藥噴灑器等。由于日本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正在增加,所以急需農業自動化。
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都種草莓,種番茄的都種番茄,種鮮花的都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德國農業:數字農業模式
德國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其農業生產效率非常高。德國農民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德國工作人口中,從事與農業相關的職業僅占2%,平均一個農民可以養活150個人,沒有機械化的普及是做不到的。未來,德國農業還要達到300人的目標。
這個目標就需要更系統和先進的技術與人次作為支撐,這正是德國農業從機械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的重點。
在數字農業推進中,德國農業對從業者素質也有具體的要求。
在德國成為農民并不是件簡單的事,必須進行農業教育,執證上崗,特殊崗位還需要去國外進修。
除了從業者之外,就是推進“數字農業”的落地。
德國推出“數字農業”解決方案,能在電腦上實時顯示多種生產信息,如某塊土地上種植何種作物、作物接受光照強度如何、土壤中水分和肥料分布情況,農民可據此優化生產,實現增產增收。
當然,德國的“數字農業”基本理念與“工業4.0”并無二致。通過大數據和云技術的應用,一塊田地的天氣、土壤、降水、溫度、地理位置等數據上傳到云端,在云平臺上進行處理,然后將處理好的數據發送到智能化的大型農業機械上,指揮它們進行精細作業。
荷蘭農業:高科技農業模式
荷蘭農業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荷蘭,本土面積僅4萬多平方公里,相當于兩個北京大,這樣一個國家,卻是繼美國之后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2019年荷蘭農產品出口額高達945億歐元,2019年荷蘭農產品進口也創新紀錄,總額為641億歐元。花卉生產居世界首位,年出口約50億歐元,占世界市場的43%。
我們不禁會想:彈丸之地的荷蘭為何有這么大的成就?高科技。
有業內專家也指出:日本是精細農業,美國是規模化精準農業,以色列是節水灌溉技術領先全球的高科技農業。
而歐洲國家荷蘭,它的農業特色與以色列相似,是高科技農業的典范。
往前追溯70年,即20世紀50年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荷蘭農業開始了它的蓬勃發展之路,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沉淀,形成了如今的高科技農業面貌,主要體現在玻璃溫室農業、園藝花卉、生物防控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等方面。
據統計,荷蘭玻璃溫室面積達到16.5萬畝,約占全世界溫室總面積的1/4,西荷蘭是溫室最集中的地區。玻璃溫室約60%用于花卉生產,40%主要用于果蔬類作物(主要是番茄、甜椒和黃瓜)生產。
我們還發現,荷蘭的玻璃溫室環境控制方面,實現了全部自動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統、加溫系統、液體肥料灌溉施肥系統、二氧化碳補充裝置以及機械化采摘、監測系統等。玻璃溫室全面的自動化,加上先進的知識和技術,生產出的作物非常高產,且品質很高,生產出來的農產品也多出口其他國家。
除了溫室技術之外,荷蘭的還有生物防控、檢測技術、大數據運用等等“高尖端”技術,這些技術幫助荷蘭農業成為世界農業的佼佼者。
以色列:精準農業模式
以色列資源非常稀少,有一半的土地是沙漠,可耕地面積非常少,水資源非常缺乏。以色列的農業非常發達,農民收入相當高,人均年收入1.8萬美元,一個農業人口可養活90-100人。而且農民對補貼依賴程度很低。
另外,還有一項數據:以色列在勞動生產率達到日本3倍中國12倍美國60%(含季節性農場工人)的同時,耕地生產率是世界最高,達到了美國的近5倍,比以精耕細作著稱的日本和中國還高1/3以上!
這些傲嬌的成績都歸功于色列農業的特色精準農業發展模式,其精準農業技術水平足可以與美國并駕齊驅。
法國農業:合作社服務模式
法國自然氣候條件優越,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它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第二大農業食品出口國。其農業專業化與科技化程度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很多人都覺得法國的休閑農業很牛逼,但根源是法國的合作社模式的成功。
有藍皮書指出:法國有1.3萬個農業合作社,有3800家農業合作企業,90%的農民都參加了合作社。”
雖然,法國的農業合作組織形式多樣,數目繁雜,但各組織均有清晰的自身職能定位,并帶有半官方色彩。由于農業合作組織存在形式靈活,多數處在與農民交流的“第一線”,為法國農業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農業合作社已經融入到法國農業和食品行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各個環節,不僅是法國農業和食品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與流通、農業技術與農業機械的推廣、農村社會化服務等方面均起著決定性作用,在農業教育與培訓、農業信貸與農業保險、農民社會保險等方面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美國農業:大農場模式
一提到美國農業,我們想到的就是大農場模式。
美國的現代化的大型農場:一個農民耕作上千畝土地;用飛機噴灑農藥;用轉基因技術解決病蟲草害問題;在一個縣乃至一個州都種植單一的作物,然后通過長途運輸將所生產的農產品調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另外美國農業生產高度發達且極具競爭力。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不到全國總人口的2%,卻滿足了3億美國人的食物需求,并且使美國成為世界糧食輸出大國,成為世界大糧倉,究其原因在于美國搭上了現代農業的早班車。
日本農業:精細農業模式
日本地處東太平洋,四面環海,山多地少,而且耕地比較分散。與中國南方農業比較相似,規模較小。小型農業機械在日本比較盛行,操作方便,成本低,但是完全可以滿足需求。
2003年起,日本政府就開始執行“下一代農業機械緊急發展計劃”。大力推行46種高性能農業機械,其中有全自動插秧機、駕駛式蔬菜耕種機、收割機、紅外線烘干機、帶式打包機、農藥噴灑器等。由于日本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正在增加,所以急需農業自動化。
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都種草莓,種番茄的都種番茄,種鮮花的都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德國農業:數字農業模式
德國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其農業生產效率非常高。德國農民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德國工作人口中,從事與農業相關的職業僅占2%,平均一個農民可以養活150個人,沒有機械化的普及是做不到的。未來,德國農業還要達到300人的目標。
這個目標就需要更系統和先進的技術與人次作為支撐,這正是德國農業從機械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的重點。
在數字農業推進中,德國農業對從業者素質也有具體的要求。
在德國成為農民并不是件簡單的事,必須進行農業教育,執證上崗,特殊崗位還需要去國外進修。
除了從業者之外,就是推進“數字農業”的落地。
德國推出“數字農業”解決方案,能在電腦上實時顯示多種生產信息,如某塊土地上種植何種作物、作物接受光照強度如何、土壤中水分和肥料分布情況,農民可據此優化生產,實現增產增收。
當然,德國的“數字農業”基本理念與“工業4.0”并無二致。通過大數據和云技術的應用,一塊田地的天氣、土壤、降水、溫度、地理位置等數據上傳到云端,在云平臺上進行處理,然后將處理好的數據發送到智能化的大型農業機械上,指揮它們進行精細作業。
荷蘭農業:高科技農業模式
荷蘭農業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荷蘭,本土面積僅4萬多平方公里,相當于兩個北京大,這樣一個國家,卻是繼美國之后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2019年荷蘭農產品出口額高達945億歐元,2019年荷蘭農產品進口也創新紀錄,總額為641億歐元。花卉生產居世界首位,年出口約50億歐元,占世界市場的43%。
我們不禁會想:彈丸之地的荷蘭為何有這么大的成就?高科技。
有業內專家也指出:日本是精細農業,美國是規模化精準農業,以色列是節水灌溉技術領先全球的高科技農業。
而歐洲國家荷蘭,它的農業特色與以色列相似,是高科技農業的典范。
往前追溯70年,即20世紀50年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荷蘭農業開始了它的蓬勃發展之路,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沉淀,形成了如今的高科技農業面貌,主要體現在玻璃溫室農業、園藝花卉、生物防控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等方面。
據統計,荷蘭玻璃溫室面積達到16.5萬畝,約占全世界溫室總面積的1/4,西荷蘭是溫室最集中的地區。玻璃溫室約60%用于花卉生產,40%主要用于果蔬類作物(主要是番茄、甜椒和黃瓜)生產。
我們還發現,荷蘭的玻璃溫室環境控制方面,實現了全部自動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統、加溫系統、液體肥料灌溉施肥系統、二氧化碳補充裝置以及機械化采摘、監測系統等。玻璃溫室全面的自動化,加上先進的知識和技術,生產出的作物非常高產,且品質很高,生產出來的農產品也多出口其他國家。
除了溫室技術之外,荷蘭的還有生物防控、檢測技術、大數據運用等等“高尖端”技術,這些技術幫助荷蘭農業成為世界農業的佼佼者。
以色列:精準農業模式
以色列資源非常稀少,有一半的土地是沙漠,可耕地面積非常少,水資源非常缺乏。以色列的農業非常發達,農民收入相當高,人均年收入1.8萬美元,一個農業人口可養活90-100人。而且農民對補貼依賴程度很低。
另外,還有一項數據:以色列在勞動生產率達到日本3倍中國12倍美國60%(含季節性農場工人)的同時,耕地生產率是世界最高,達到了美國的近5倍,比以精耕細作著稱的日本和中國還高1/3以上!
這些傲嬌的成績都歸功于色列農業的特色精準農業發展模式,其精準農業技術水平足可以與美國并駕齊驅。
法國農業:合作社服務模式
法國自然氣候條件優越,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它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第二大農業食品出口國。其農業專業化與科技化程度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很多人都覺得法國的休閑農業很牛逼,但根源是法國的合作社模式的成功。
有藍皮書指出:法國有1.3萬個農業合作社,有3800家農業合作企業,90%的農民都參加了合作社。”
雖然,法國的農業合作組織形式多樣,數目繁雜,但各組織均有清晰的自身職能定位,并帶有半官方色彩。由于農業合作組織存在形式靈活,多數處在與農民交流的“第一線”,為法國農業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農業合作社已經融入到法國農業和食品行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各個環節,不僅是法國農業和食品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與流通、農業技術與農業機械的推廣、農村社會化服務等方面均起著決定性作用,在農業教育與培訓、農業信貸與農業保險、農民社會保險等方面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shuanniao.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